《藏学》,此词条收录于12/17,仅供参考
藏学 (Tibetology 或 Tibetan studies)是研究藏民族的专业学科。中国是藏学的故乡,亦是藏学的真正发源地。现代“藏学”(Tibetology)的概念是由19世纪初匈牙利学者乔玛首创的,从此成为以中国藏族为研究对象的这一学科的专有名称。“藏学”这一概念,尽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鲜明地得到使用,但很快被学界接受,至今已约定俗成并逐步取代了过去的“西藏学”“西藏研究”等名称。
藏学,在普通民众眼中颇显神秘感、小众化;但在学术界,正如季羡林、任继愈等名家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言,藏学已成为世界上的一门显学。研究范围涉及大五明(内明、因明、声明、工巧明和医方明)和小五明(修辞、辞藻、韵律、戏剧历算) 以及地理、历史、传记等方面的研究。现代中国藏学研究工作迅速发展,学科建设不断完善,藏学人才培养不断加强,学术研究成果不断问世,学术交流合作不断拓展,对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维护祖国统一,加强民族团结,准确介绍藏族地区的社会变革、藏族文化,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,为西藏和四省藏区的改革、开放、稳定、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藏学 (Tibetology 或 Tibetan studies)是研究藏民族的专业学科。藏族,作为中华民族 56 个成员之一,自古以来就生息、繁衍在青藏高原上,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西藏自治区及川、甘、青、滇四省的藏族聚居区。藏族的故乡在中国,藏学的故乡当然也在中国。
一般认为中国对藏学的研究,至少可以追溯到隋唐,还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古代,那时,学者曾留下一些对藏区山川风物人民习俗之记载。就语言文字而言,中国学者都认为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的文巨吞弥桑布扎的《藏文文法根本三十颂》和《字性组织法》是首创性的专著。西方世界研究藏学的创始人匈牙利学者亚历山大·乔玛 (17901842)在 1834 年发表其《藏英辞典》和《藏文文法》两本专著,这是西方社会研究藏学的发端和津梁。不妨把过去的藏学研究称为传统藏学而运用现代人文科学的手段,借鉴历史学、语言学、文化人类学等新的方法来研究的藏学称之为现代藏学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